媒体湖科

【咸宁日报】一位耄耋老人与“八百壮士”

作者:  审稿:  摄影 :  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杨晓漾   点击数:

湖北科技学院退休教授丁一,半辈子奔波于研究一线,研究和挖掘“八百壮士”,退休后无偿捐献出毕生研究成果……今年86岁,他一头银发又重回讲坛,给孩子们讲“八百壮士”的故事。他将“八百壮士”的影子刻在了人生里,将“八百壮士”的故事传颂于世。

半辈子,追寻“八百壮士”

进入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铄,丁老身上浓厚的儒雅文人气息让人心生亲近,在他的回忆中,鲜活的历史娓娓道来。

上个世纪80年代,丁老一次偶然间得到一本名叫《湖北方志通讯》的内部杂志,丁老看到了“八百壮士”的介绍。得知八百壮士里有很多都是来自咸宁和通城,丁老不禁发出疑问:上海那么远的战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通城的士兵?他们都是为何参加这场战役?脑海里的这些疑问指引着丁老开始“八百壮士”无止境的挖掘和探讨。

怀着满腔热血和斗志,丁老在研究路上不知疲累的奔波。他走通城,访上海,去南京,为了研究最真实最详细的历史,他来到广东谢晋元团长的家乡,去搜寻更多关于“八百壮士”的资料。

1991年,丁老调到咸宁师专(今湖北科技学院)历史系任教,他与定光平教授率领研究队伍赴通城进行调研。他们见到了当年那场战争里幸存下来的万连卿、卢鸿信、周福其等人,倾听了他们讲述当年战火连天的过去。

“他们都是平凡人,普通的样子,平凡的农民出身,但实际上这些人身披着抗日英雄的光环,肩上有着旁人不可承载的历史责任。他们在抗日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仗打了一场又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战死,却没有退缩。”回忆起当时见到他们的场景,丁老感叹万分,他觉得,研究还原他们当年的历史故事,更加充满意义。

由于这段关于通城八百壮士的历史年代久远又少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丁老遇到了不少困难。研究“孤军营”这段历史时,丁老在档案馆里找不到相关的资料。

丁老千方百计在上海档案馆打听到一份遗留的文件,便马不停蹄地根据线索赶去上海。第一次去请求借阅时,丁老被对方婉拒,回到咸宁后他没有放弃,找机会再一次赶赴上海。最后文件终于拿到手,却依旧一筹莫展。

丁老拿到的文件是一份英文卷宗,不可复印不许拍照,唯一的办法便是手抄。不识英文的丁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将这份万余字的英文资料手抄带回了咸宁。

在湖科英语系杨教授的帮助下,这份来之不易的资料被翻译成中文。根据这份材料丁老撰写了《通城保安大队·八百壮士·孤军营·其后行踪》,将八百壮士从参加抗战直到抗战结束的历史来龙去脉较为完整地、清晰地展示给公众。

退休后,捐出研究成果

在通宵达旦的灯光下,丁老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字,先后撰写了《国共合作与八百壮士》《英美的绥靖政策与“八百壮士”》《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体育活动》《“八百壮士”实有人数考》等10余篇论文。

在当时,对于谢晋元团“八百壮士”的实有人数,学界说法不一,丁老在根据《申报》、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以及幸存者们的日记等相关记载,考证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50人,随后研究者们一直以这个人数为准确说法,一度填补了当时的研究空白,也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关注到通城这个“八百壮士之乡”。

从2015年开始,丁老将“八百壮士”所有的研究成果,先后捐给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通城县档案馆、咸安区档案馆;自己毕生珍藏的700余册专业书和工具书捐赠给了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丁老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这些资料应该捐赠出去,放在它该待的地方,这才是最好的归宿。”

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丁老捐赠的研究资料为纪念馆的开馆做了历史支撑。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室名为“八百壮士 湖北主源”,明确展示出这些烈士来自湖北咸宁通城,为咸宁在上海市争取到一席之地和一张名片。

丁老受邀请到上海参加开馆仪式,在纪念馆里看到展出的这些捐赠品,他感慨万千:“我研究湖北籍‘八百壮士’几十年,最打动我的就是英雄们为国奉献、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气概,这种精神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86岁,重讲英雄传奇

今年一部电影《八佰》,将当年“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事迹再次展现给世人。丁老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倍感亲切,他觉得应该给年轻人再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八佰》播出后,已经退休20多年的丁老,又站上了讲台,在湖北科技学院咸安校区和温泉校区作了两场生动的讲座,向年轻学子们讲述他研究了半辈子的“八百壮士”,再现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悲壮场面及“八百壮士”可歌可泣的英勇精神。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是丁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他在讲座上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不论是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还是病毒肆虐的抗疫战场上,那些挺身而出带领大家走出阴霾的英雄们,其实都是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们选择逆行,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从当年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到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亘古至今都没变色。

86岁的老先生已然不再奔波于寻找历史,这些历史长河里的英雄人物故事,存在他的脑海里,存在他的电脑里,存在他讲课的PPT里。他说:“我给年轻孩子们讲课的目的,是希望他们通过我讲述的故事,领悟到这些抗日人物的可贵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为社会发出自己的光芒。”

“虽然书和资料都捐了,但如果有人想听‘八百壮士’的故事,我会继续讲下去。”现在,丁老在老年大学学习京剧、摄影,时常出去记录下人间烟火和咸宁美景。他笑着说:“不管多大年纪,人都要尽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在生活中发光发热。”

原文网址:http://szb.xnnews.com.cn/xnrb/html/2020-12/07/content_540437.htm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