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湖北科技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决赛在教三201、202教室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与科技发明制作类、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类两个赛场同步进行,邀请校外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现场评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雄亲临比赛现场观摩指导,认真听取参赛团队汇报,并与评审专家、指导教师及学生团队深入交流。
483项参赛作品经过学院初赛推荐、校内专家初审、校外专家复审三轮严格评选,最终28项作品晋级校级决赛。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16项,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类作品12项,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体现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比赛现场)





(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类比赛现场)





(参赛团队风采)
决赛采用“作品汇报+现场问辩”的形式进行。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比赛现场,“旋转PT 对称Rydberg系统和光力阵列中局域波的动力学研究”等参赛项目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一系列前沿研究成果。在哲学社会科学调查报告类比赛现场,《健康中国“咸宁答卷”:银发需求导向下医养结合服务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咸宁市6县市区11所医养》等参赛项目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以详实的数据和独到的分析,深度剖析社会现实。各参赛团队主讲人结合PPT、实物模型、数据图表等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阐述研究背景、创新点及实践价值。问辩环节, 评审专家从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对各项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为各团队进一步优化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下一步,校团委将组织专家对晋级省赛作品进行针对性打磨,力争在更高平台展现湖科学子的创新实力,持续营造“敢闯会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李志雄指出,“挑战杯”竞赛作为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科创赛事之一,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学校将持续深化“挑战杯”赛事内涵,通过搭建学术交流与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锤炼科研能力,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彰显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理念。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是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现已成为国内参赛规模最大、参赛作品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大学生赛事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校团委精心打造以“挑战杯”竞赛为引领的系列精品科创赛事,辐射带动湖科学子踊跃投身实践。从2024年11月份起,校团委开始赛事筹备工作,成立“挑战杯”大赛组委会,下设专项工作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管理服务部门协同、“校-院-班”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多次召开筹备会议。自1月赛事启动以来,建立“挑战杯”项目库,对优质项目进行跟踪培育,确保各阶段任务有序推进,通过政策宣讲、导师对接、专题培训等方式广泛动员,共收到来自19个学院的483项参赛作品,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指导教师340余人,相较上一期分别增长68.42%、107.0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