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际教育学院与艺术与设计学院“草木知音”工作坊成功举办了“中国传统扎染技艺体验活动”。来自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卢旺达、刚果等国家的30多名留学生齐聚一堂,在赵爱新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扎染作品--“中国蓝”丝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赵老师首先讲解了扎染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点。扎染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扎结”与“染色”的独特技法,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留学生们认真聆听,对“花纹如何通过绑扎呈现”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实践环节,留学生们发挥创意,用皮筋、木夹、弹珠等工具对桑蚕丝巾进行折叠、捆扎,浸水、随后浸入靛蓝染料。随着布料展开,蝴蝶纹、云纹、条格纹等图案逐渐显现,每一件作品都因手法不同而独一无二。

来自巴基斯坦的特雷姆兴奋地表示:“扎染像一场魔法!亲手制作让我特别兴奋,我要把它带回巴基斯坦,送给我亲爱的妹妹,她一定很喜欢这个珍贵的礼物。” 很多同学都说要将这份礼物带给妈妈,一起分享这份中国传统扎染技艺的艺术品。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留学生们拿着自制的丝巾来到揽月湖畔,纷纷举起作品合影留念。


此次扎染活动不仅让留学生领略了中国非遗技艺的精妙,更以艺术为载体,促进了跨文化理解与友谊。色彩斑斓的扎染布,恰如多元文化在此交织共美,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