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清书记在7月16日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狠抓教学环节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以教风带学风,以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教师风范和师德修养,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行。如果教师做不好路标,那么,你讲的道理再透,都是无根之树,无光之灯。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浓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今天,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面对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咸宁学院教师,我们更应该加强师德修养。
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学生和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和人格的挑战;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具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候,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我们的道德。“德”是一个人内心对于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充实、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摄入。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学校要振兴。让我们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老师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风雨兼程,以优良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以高尚的师魂,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