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湖科

南鄂晚报(4)

作者:饶坤亮等  审稿:  摄影 :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点击数:

你的世界有我来倾听

咸宁学院大学生与聋哑儿童共庆“六一”

/  记者  饶坤亮  罗小民  昨日,市聋哑儿康复中心里一片欢声笑语。咸宁学院一群大学生专程来到这里,同20多名聋哑儿童一块欢度“六一”儿童节。

同学们的到来,受到了康复中心老师与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尽管孩子们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却用自己欢快的表情与肢体动作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在康复中心,大家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游戏、交流,并观看了他们精彩的节目表演。通过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同学们感触很多,离别时刻许多同学都还依依不舍,表示以后要时常看望这些孩子们。

康复中心主任王荣深情地对记者说,这里的老师没有太高的文化,却有着世界最美的心灵。为了聋哑孩子发一个简单的字音,老师千百遍地教;为了孩子不聋,自己时常被吵聋了;为了孩子不哑,自己的嗓子常说哑了。

(《南鄂晚报》2006531)

 

咸宁学院:将学生的毕业作品搬上舞台

 

 

 

 

 

笛声悠悠,琴声阵阵。617,咸宁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2006届专业汇报晚会在该学院露天广场举行。据介绍,学院一改以往交毕业论文的形式,把民族舞蹈、劲舞、乐器合奏、打击乐、双钢琴、小提琴等学生的毕业作品搬上舞台,别出心裁地展示自我,受到全院师生好评。(孔庆平 吴乐盈 摄)

(《南鄂晚报》2006620)

 

     肖慕华:我收集了千幅毛主席相片

开栏语:咸宁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多少老一辈革命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值建党85周年之际和八一建军节的到来,本报适时推出《红色记忆》专栏,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老革命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欢迎赐稿。

本报讯  记者 陈明  他,双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青年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他,退休后收集了千余幅毛主席相片。近日,肖慕华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931出生的肖慕华老人,原籍武汉市蔡甸区,是一位烈士的后代。父亲肖秀春是地下党,于194210月遭日本侵略者严刑拷打壮烈牺牲,年仅42岁。母亲为地下党组织送情报时,被日本鬼子抓获,临终前,还留日寇罪恶的子弹。肖慕华1949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大毕业后,开赴朝鲜战场,荣获一等功。在异国他乡,他曾与朝鲜老大爷、老大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退休后,曾担任原咸宁师专副校长。几十年来,他收集毛主席相片1000多幅;几十年来,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他那不平凡的人生岁月……

(《南鄂晚报》2006717)

 

我的未来我作主

咸宁学院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培训

本报讯 徐高栋 刘坤 郭文静 712,咸宁学院为期5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培训圆满落下帷幕。参加本次暑期培训的学生们纷纷感言:蓝图需要设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据了解,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能让大学生过一种有目的、有质量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明确大学时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美好蓝图,以达到更好地规划自己人生的远期目标有着很大的帮助。

据悉,咸宁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培训自03级开始,每年一次,目前已经顺利完成3期培训。其宗旨是为了让学生更有目标,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便进一步发展自身,参加此次活动的大学生近100人。

(《南鄂晚报》2006718)

 

把爱心撒满校园

——记刁保辉和他的“爱心社”

夏咸芳  周萱

在咸宁学院有一个温馨的“爱心家园”,不论你需要帮助或是想帮助他人,都可以来到这里。

“爱心家园”里整齐地摆放着数百件他人捐赠的衣物和书籍,等待需要的人来取走,“爱心家园”里还有许许多多乐于助人的社员们。

七个人组成的社团

200410月的一天,咸宁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大一新生刁保辉,在和寝室成员聊天时,突然对他的六个室友提出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的志愿者群体。起初,室友们对此并没有在意,经过刁保辉的一再鼓动,才渐渐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表示愿意加入。但说归说,做归做,虽然有了设想,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直到他们的第一次行动—扫校园。

当时的室友汪千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那是11月的一个星期六早晨,刁保辉将不知从哪找来的7把大笤帚摆在了室友面前,说要一起去扫校园。当时有的室友还在睡觉,碍于情面,室友们只好跟着刁保辉一干就是一个上午。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清洁校园成为他们在假日里做得最多的事,这就是最初的“爱心社”。

其实,刁保辉想成立一个“爱心社”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酝酿已久的,这还要从他的家庭说起。

刁保辉出生在山东郓城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2004年考入咸宁学院。到学校报到的那天,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大学学费不啻为一笔“巨款”,为了支持他读大学,家里人付出了太多。祖父病了没钱医治,妹妹只有小学学历就在外打工,哥哥也因供弟弟读书至今没钱结婚。可以说,刁保辉一直是在家人无私的关爱下成长。进入大学后,他又看到了许许多多同他一样的贫困大学生,他们寝室7个人中就有5个是贫困生。自身的经历和他人的故事使刁保辉觉得应该尽自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于是“爱心社”就这样“诞生”了。

“爱心社”在成立初期并没有正式的名称,成员也只有刁保辉寝室里的七个人。人少,能做的事也少,扫校园是他们最常做的活动。当时由于错过了向学校递交社团成立申请的时间,因此,鲜少有人知道和加入“爱心社”。随着“爱心社”活动次数的增加,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这个专为他人默默奉献爱心的团体,社团人员也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30余人,此时爱心社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清扫校园,开始关注起贫困大学生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到了20059月,“爱心社”向学校递交了创社申请,并被批准。这一次“爱心社”正式面向全院学生招募了100多名会员。

“爱心”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

其实,会员们加入“爱心社”的初衷不尽相同。有真心实意的,也有纯属好奇的,还有不少社员本身是受助者,后来入社帮助他人。

“爱心社”的办公室主任于瑞雪加入社团已经两年多,是名副其实的“老”社员。谈起最初加入爱心社的目的时,她说,一开始只是因为每天比较空闲,想找些事来做,正好“爱心社”在招募志愿者便报名参加了。但是经过几次活动才发现,这个社团天天学雷锋,长期要做义务劳动,就有些心生悔意,直到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那是一次“爱心社”到敬老院慰问,于瑞雪看到了许多同自己的爷爷奶奶年纪差不多的老人。他们生活条件很差,穿着脏了的旧衣服,盖着黑得已经失去颜色的被子,有时一日三餐都没有保障。老人们常年无人探望,看到社员们的到来十分高兴,有的竟手舞足蹈地唱起歌来。于瑞雪的心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撼了,她没有想到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花甲老人们竟过着这样的生活,这时她才真正明白“爱心社”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于瑞雪说,现在她已经深深喜欢上这个社团,喜欢为他人做好事,如今她走上街头义务劳动时,不再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坐在义捐点回收物品时也不再羞涩和脸红了。

04级的爱心社员马珠(化名)则是由受助人转为施助人的典型。马珠是管理学院的一名特困生,刚来学校报到时,带来的钱只够勉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交学费,连棉被和衣物等日常用品都没有。管理学院的学生干部将她带到“爱心社”的“爱心家园”求助,当时由于正值开学,来领东西的人很多,一时物品紧缺,社长刁保辉让她下午再来一趟。等到下午马珠再去时,社员们已经准备好了脸盆、开水瓶等全套生活用具和学习用具,社长刁保辉还将自己的两床棉被捐出,这让一向坚强的马珠掉了眼泪,她决定加入“爱心社”,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社员们的爱心。

让爱心永远

直至现在老社员们回忆起“爱心社”成立之初时的艰难情景,还感慨万千。社长刁保辉一直记得一次收旧衣物时,一位女生仿佛施舍又仿佛扔拉圾一般地将衣物甩在他面前的情景,还有他们将义务家教的海报贴出来时围观同学的怀疑和议论。的确,做一件好事易,坚持做好事难,让别人相信你坚持做好事更是难上加难。起初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帮助他人,还有人怀疑他们将收来的衣物卖掉,自己得钱。为了证明清白,刁保辉与相关部门联系,将收集的物品先转交给相关部门,再由相关部门捐赠给需要的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人不信任的难题,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爱心社”,继而加入“爱心社”。

如今“爱心社”已经成长为咸宁学院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社团成员已达到458人,制订了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举办过走进贫困学校、关注聋哑儿童等公益活动。学校对“爱心社”也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今年还特地为“爱心社”购置了一台洗衣机,方便社员们清洗收回来的衣物。

记者离开时,看到“爱心社”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条横幅:“交流的是爱心,经营的是真情”。这就是“爱心社”的真实写照,希望刁保辉和他的“爱心社”一路走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奉献自己的爱心。

(南鄂晚报  2006年12月5

 

咸宁学院学生齐销爱心卡助贫困生

本报讯  宋青 黄海红 夏雪飞 昨日,记者从市邮政局获悉,“寄一张贺卡,就向贫困学子捐了5分钱”公益活动举行以来,市邮政局和咸宁学院0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联手向全省贫困学子进行捐助。
  据了解,该班同学得知寄一张贺卡,就向贫困学子捐了5分钱活动后,全班43名同学从13日开始,分4个组在课余时间,通过向同学销售贺卡的形式对全省贫困学子进行捐助。
  据学院学工处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这次爱心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培养爱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及口才。

(南鄂晚报  2006年12月22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