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真情服务受欢迎
本报讯 通讯员 毛和平 报道:“这里的护士象亲人一样,连最怕打针的我都不怕打针了。”这是痊愈出院的王先生对送出门来的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护士长周卫东的一番感慨。
家住温泉的王先生被查出患有肝病,一惯怕打针的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体验,王先生发现这里护士打针有一个绝活:打针不痛。她们嘴上轻言细语,像亲人聊天一样引开病人的注意力;手上动作娴熟准确,一手缓缓推针,一手轻柔打针部位周围,在不经意间针就打完了,病人有时连抽针都感觉不到。王先生怕打针的“心病”终于解除了。
“在服务中融入亲情,才是服务的最高境界。”近年来,附二院在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医疗用房条件、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采取培训、竞赛、考试等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考核,教育医护人员实行亲情服务,着力打造温馨护理人文软环境;做到病人入院有医护人员迎接,危急病人有医护人员代办手续,出院有医护人员相送。护理人员就像春天的使者,用和煦温馨的阳光点亮每一位患者的希望。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5日)
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 4月3日至8日,咸宁医学院联合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举行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大型青年志愿者交通知识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倡导交通文明,提升城市形象。汪丹 雪峰 摄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11日)
咸宁学院学生上街宣传卫生知识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汪蕾 通讯员 陈瑶报道:15日下午,咸宁学院100多名大学生上街宣传卫生知识。
他们在文化广场、市中心医院门前以及咸安龙谭村村口,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来往的市民宣传三大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疾病的有关知识,并号召广大青年朋友学习青春期健康知识,洁身自爱、珍惜生命。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20日)
执着的追求
——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鲍翠玉
记者 郑福汉 见习记者 甘青 4月19日,咸宁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37岁的鲍翠玉博士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这是我市科技工作者首次获得该项荣誉。
得知获奖消息的当天,记者采访了正在办公室忙碌的鲍翠玉。她的办公室大概有30多平方米,里面有3张桌子,有两个吊扇,一张简易的折叠床,没有空调。在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与资料,还有一个陶瓷杯子,里面放着一把牙刷。
鲍翠玉从事的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她解释这个有些拗口的课题说:“心脏因为血管痉挛、阻塞出现缺血,缺血组织再注入血液,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恢复功能,反而会使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加重。”她从事的“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其中的因果关系及处理办法。
这个课题前后用时近6年的时间。仅就做这个课题,用来实验的老鼠就解剖了500多只。老鼠心脏的血管比头发丝还细,心脏仅仅只有小手指头那么大,实验要结扎不停跳动的心脏的血管。每次实验都要给老鼠上呼吸机、心电图机,有时处理一只老鼠的实验要做整整一天。为了便于观察,她曾经在炎热的夏季连续3个月住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虽然她的家离实验楼不到1千米。
因为忙于科研,几年来她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她获得的是独有的乐趣:“看到老鼠心脏手术成功,心电图突然恢复,屏幕上出现跳动的曲线,心情就象喜欢钓鱼的人钓到了大鱼一样开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鲍翠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先后获得咸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为临床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属于我,更属于整个科研团队,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完成这项研究。”她对记者说,真正的科研是团队的科研,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需要各相关学科的密切协作。
现在,鲍翠玉一边忙着博士论文答辩,一边开始骨髓干细胞对心肌再生的研究,这项研究目前在国际上也是前沿课题。她说:“这项研究充满了挑战,但是吸引我的就是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科研的乐趣就在于探索未知的事物。”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21日)
咸安区领导视察学院中心校区建设工地
▲ 4月15日上午,咸安区领导来到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咸宁学院中心校区二期工程拆迁还建工作。陈远东 摄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25日)
我市推进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孔繁星 见习记者 甘青 通讯员 汪丹 报道:4月27日,温泉开发区、温泉办事处负责人来到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咸宁学院中心校区二期拆迁还建工作。
咸宁学院中心校区是我市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占地1043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6亿元,工程分三期进行。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推动新校区的建设,我市于2004年6月专门召开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协调会议,对新校区地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温泉开发区负责人说,他们将明确按照市委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拆迁进度。使整个拆迁工作在8月底基本结束,并按照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要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据悉,一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接纳5000名新生就读,整个工程将于2007年完工,将容纳学生12000余名。
(咸宁日报 2006年4月28日)
咸宁学院体育系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李妍 通讯员 曹祥海 报道:4月15日,咸宁学院体育系首届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拉开帷幕。
今年该院体育系首次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月,从专业基础知识、师范技能、身体素质、专业技术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检阅。本次“大比武”既是该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为迎接明年本科办学水平评估所作的准备工作之一。
据了解,该系的田径、武术、篮球、健美操四支常规运动队曾多次在省市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健美操、武术和田径队还将代表学院参加省运动会暨省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咸宁日报 2006年5月11日)
创新教育彰显成效
——咸宁学院学生获奖创新记略
通讯员 曹祥海 2月1日至4日,《青春中国——青少年艺术展评》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三百多名声乐组的大学生分别争夺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一等奖,咸宁学院学生刘鹏同学不畏强手、沉着应战,摘取了美声唱法的桂冠。
4月22日,咸宁学院派出7名队员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高校类)健美操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三人操第一名、混双第二名、六人操第二名、女单第二名、男单第三名的好成绩。
……
咸宁学院学生获取的奖项数不胜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走进学校才知道并非偶然。学院党委和行政始终以育人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任,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老师爱岗敬业、尊教爱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措施,全面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尤其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获奖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导师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咸宁学院成立时间较短,与名校相比存在着许多不足,没有院士,没有硕士、博士点。不过,老师之中不乏与其他高校联合招生的博士、硕士导师,在自身的学术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咸宁学院根据这一特点,出台了充分整合教师资源的导师制。研究生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时间配置,跨专业挑选对自己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结对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任意选择老师。导师分四种类型:行为导师、社团导师、学习导师、创新导师。师生自愿组合以后,经过学校审核批准就形成了辅导组,业余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考核,每学年评比验收,对取得成绩的辅导组予以奖励,对效果不好的组一律取消或者更换辅导老师。语委尤翠云、孙和平、谢文芳三个老师联合成立的“普通话朗诵、演讲小组”辅导学生遍及学院所有院系143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地相互交流和督促,经常开展相应的活动,主动参加校外的各项竞赛,取得了骄人成绩;包揽了全市大学生演讲比赛前5名,夺取了省高校演讲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二等奖。现在,咸宁学院自觉自愿已担任导师的老师126人,结对辅导2000多名学生,有21个辅导组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绩或获省级及其以上奖项。
创新工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创新工程是咸宁学院的又一大特点,学院成立了“学生创新工程委员会”全面负责学生创新活动,各院系设立创新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的学生创新事宜。为了确保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学生工作处划拨给每个系4000元启动资金,再按每个学生15元的标准划到各院系作为活动经费。教务处也按学生人数均15元的配套资金划到院系,并且不借资金重点扶持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生项目。伍利兵、雷中博、王翠等30位数学系、医工系、计算机系的学生,今年申报了《数学建模的设计和实际运用》的项目,经“创新委员会”反复论证,觉得可行。于是数学系、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大力支持学生,还选派了周国鹏、周志明等老师辅导学生论证、设计。如果老师的辅导还不能满足愿望,学生就申请学校聘请名家名师来学院讲学。今年因学生创新小组申请而由学院邀请其他高校名师来讲学的就有30多人次。建模创新小组项目虽然没有结题,但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建模知识,去年他们全体成员组成10个队,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率达到70%,并且摘取了乙组“高教社杯”。
起初,学生创新工程进展不是十分顺利,学生认为开发科研项目是高不可攀的事。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把发明、创作、制作、新发现等纳入到创新工程中来,并安排老师讲座,介绍创新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兴趣爱好,投入到创新工程中来。同时,学院还以“艺术节”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目前该院学生已经申报项目的表格有307份,虽然一次性通过的不多,但学生毫不气馁,纷纷到图书馆找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力求自己的项目得到“创新委员会”的批准。
大学生生涯设计——明确学习目标
咸宁学院为了使学生尽快确立新的目标,开发学习动力,在新生入学时,采取了国情、区情、校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然后,在心理老师的直接参与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学生工作处就在新生中,广泛开展“大学生生涯设计”比赛,要求每个新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制订《设计书》。今年,学生工作处共收到学生《设计书》3732份,几乎每个新生都把自己在大学时期的每一个月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年规划是什么,大学毕业之时达到什么要求,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如何胜任工作,都明确地写出了一个初步设想。学生工作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比颁奖之后,再把《设计书》交给班主任,作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管理学院的饶章琨同学在《设计书》中写道:“一个新世纪的青年,必须认真解剖自己,从参加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去发现自己,感受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从而树立可望可即的目标。”
《大学生生涯设计》比赛已成为咸宁学院新生教育的第一课,新生通过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大都制定了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目标明晰,动力随之而至,大家都在潜心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咸宁学院成立三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过一次诸如心理问题、空虚问题等意外事件发生。
(咸宁日报 2006年5月26日)
省交响乐团来我市演出
本报讯 通讯员 曹祥海 见习记者 甘青 报道:6月3日,“走进艺术”——湖北高校普及交响乐活动来到咸宁学院,该院20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东方交响乐团艺术家们的演奏。市领导马世永、林永生出席。
为普及交响音乐相关知识,提升师生欣赏品位,由省教育厅主办,19家高校协办,东方交响乐团承担此次活动。演唱会上,乐声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舒缓,小提琴如泣如诉、大提琴刚劲浑厚,让观众们真正领略到高雅艺术的魅力,在一曲管弦乐《拉捷斯基进行曲》中本次音乐会结束。
(咸宁日报 2006年6月5日)
给农民送去实惠
——咸宁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见闻
见习记者 甘青 实习生 杜培清 通讯员 陈辉林 58岁的陈有英大娘患有风湿病多年,间歇性的病痛一直折磨着她。7月12日,她从双溪镇九彬村干部口中得知咸宁学院资深专家、医护人员和学生组成的医疗服务队将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早上6点她就步行三里山路来到了九彬村。“感谢专家和学生伢,我多年的病患终于可以解脱了。”她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并从医护人员处领取了发放的药品,深有感触。
时至中午,闻讯赶来就医的农民越来越多,临时会诊室拥挤起来。走廊上新贴的医卫小常识、预防艾滋病的招贴画引起村民关注。这次咸宁学院共组织了50多人下乡,带来了3000余元的药品,捐赠200余件衣服,并开展农村就医情况调查、农村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等活动。
“农村收费怎么样?”“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和帮助?”同在该村,十余名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地走访,通过调查问卷、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了解村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期望,并把政策带到农民心田。
“常听到新农村建设,以前一直认为建设就是建新房子,现在我明白只有富裕了才叫新农村。”村民陈新如告诉记者,村里像他这样对新农村建设有误解的村民还有许多,通过学生们对新农村政策性进行讲解,对现状进行分析,深受启发。他准备筹集资金转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咸宁学院“三下乡”活动给我们送来了医药,带来了科技,更让村民们理解了党的政策,理清了发展头绪,村支书范五林看着队员忙碌的身影,满怀感激。
(咸宁日报 2006年7月17日)
咸宁学院中心校区九月一日启用
市领导要求为学校营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报讯 记者李建文 见习记者 宋青 报道:8月4日,市委副书记田丰来到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指挥中心,了解工程进展及遇到的困难等情况,和学院负责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田丰强调,加大协调解决力度,营造良好环境,确保9月1日新生正常入学。
据悉,经过近两年来的紧张施工,咸宁学院中心校区一期工程已完成17幢教工宿舍、19幢公共教学楼、试验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群。排污管道、网线沟、道路、运动场等附属工程全面启动,教室、学生公寓设备将在8月25日全部安装到位,中心校区今秋已具备招收5000名学生的能力。目前,中心校区二期工程即将启动,明年7月交付使用后,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2万人。
目前,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建设较为顺利,但仍存在主入口因咸宁大道17户拆迁达不成协议,导致学院大门无法开工建设;110KV浮温线整体迁移迟缓,影响二期工程开工;新生即将入学,“学苑路”工程还没完工等问题。
听取了咸宁学院负责人情况介绍后,田丰指出,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工程是展示我市办学水平的窗口,是显现我市城市建设水准的平台。把中心校区建设好,为外来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责任。市直各相关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过硬的办法措施,解决中心校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中心校区9月1日正常开学,确保二期工程顺利进行。
(咸宁日报 2006年8月5日)
咸宁学院喜迁新校区
本报讯 通讯员 曹祥海 报道:8月26日,咸宁学院6个院系3600名学生迁入新校区,标志着咸宁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
咸宁学院新校区建设分两期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去年7月1日破土动工,仅仅一年时间,就建起了9栋教学楼、8栋学生宿舍、5栋实验楼、一栋学生食堂,以及其他生活用房共计1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和食堂被评为优质工程。同时,新校区还建起了506套教工宿舍,部分骨干教师年底将搬入新居。
据介绍,新建的教学楼可供一万学生学习,实验楼、食堂和学生宿舍也能容纳五千学生实验和食宿。
目前,咸宁学院党群、行政等教学管理服务机构全部搬到新校区办公。9月16日,1200名新生到新校区报到。
(咸宁日报 2006年8月29日)
咸宁学院中心校区靓装迎学子
9月16日,咸宁学院中心校区迎来第一批新生。该院自去年7月1日破土动工后,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一期公共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工程顺利完工,新学年开学后可容纳学生5000余人。首批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数学系和临床医学系等院系的1200余名新生于当日在新校区报到。
图①中心校区一角。
图②环境优雅的教学楼。
记者 大乐 查生辉
通讯员 曹祥海 汪丹 摄
(咸宁日报 2006年9月18日)
描壮志凌云 书人生华章
——咸宁学院中心校区新生入学剪影
9月16日是咸宁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这里成了人的海洋 ,花的世界。记者来到该院中心校区,发现去年7月1日破土动工的中心校区已是新楼林立,一片生机。一期7栋公共教学楼、5栋实验楼、8栋学生公寓、食堂和超市共计13万平方米的工程已经完工。
我们走在环湖道路上,整齐美观的楼群映入眼帘。一期工程的各栋建筑按照以“湖为中心,一环四线,从南到北,地势步步升高”的要求,建设成了生态园林式校园。
8月22日开始,管理服务部门、信息工程学院、教育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数学系、医学院影像系和临床医学系2003级、网络中心及电教中心3600余人陆续搬迁到了中心校区。今天,这些院系的1200余名新生到中心校区报到。
来自安徽的新生张萌同学说,到这美丽的学校读书,我心情异常激动。在这四年里,我要认真读书,弹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
2003级学生李茜发出了内心的感叹:“毕业前能在这里学习,真是太好了!这优美的环境,更能激发我天天向上的精神。明年,我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记者 大乐 通讯员 曹祥海 张小燕 汪丹)
(咸宁日报 2006年9月19日)
夏再兴任咸宁学院院长
本报讯 通讯员 汪丹 报道:12月6日下午,省委组织部在咸宁学院中心校区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和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大会,宣布省委决定:夏再兴同志任咸宁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咸宁日报 2006年12月13日)
咸宁学院学生出版作品集
本报讯 记者 江世栋 报道 日前,咸宁学院学生刘晓健、郑君波共同执笔完成的著作《这里没有重复》,由吉林大学与吉林音像两家出版社联合推出。
《这里没有重复》共分散文卷《在深夜哭泣》、诗歌卷《停泊在秋天的黄昏》、小说卷《醉是红颜》等三卷,以“爱情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重头戏”为主题,将现代学子对人生的追求、生活的感知、情感的探索叙述的淋漓尽致。文笔诙谐幽默,语言清新酣快,对现代大学生生活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咸宁日报 200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