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19日,《中国教育报》在新闻▪要闻版以《湖北科技学院将志愿服务融入课程体系——志愿服务“必修课”助学生成长》为题,从“志愿服务+思想引领:点燃信仰之炬的思政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课”“志愿服务+科普培训:检验教育成果的公开课”三个层面,对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将志愿服务融入课程体系——志愿服务“必修课”助学生成长
“2021年,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参与志愿公益1.6万余人次,总时长近11万个小时;组建66支重点团队,选派5644名学生赴西部,下乡村、进社区;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科普活动99次、承担救护员培训8场、申请专利3项……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湖北科技学院将志愿服务融入课程体系,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不懈努力的见证。
志愿服务+思想引领:点燃信仰之炬的思政课
“王二小遇到敌人后不慌不乱、随机应变,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勇敢面对,不当逃兵……”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浮山街道银泉社区绿洲湾小区的党员群众活动室内,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刘雲在给小朋友讲《王二小的故事》。这是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七彩社区”项目“四点半课堂”上的一幕。
分享少年英雄事、书写红色心愿卡、制作手工剪纸、讲述咸宁文化故事……一项项贴近“红领巾”实际的课后活动应运而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在为学生上好文化必修课的同时,也在给自己补足精神营养。“参加志愿服务,我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深刻认识。”担任“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队长半个月,该校经济学专业学生李钰清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近年来,湖北科技学院坚持思想引领,把志愿服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并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青马工程、党校党课、揽月大讲堂等内容。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课
让志愿者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是湖北科技学院历年来坚持的方向。2021年,该校组建66支重点团队,选派5644名学生赴西部地区,开展脱贫攻坚、教育扶贫、敬老爱老、医疗救助等方面实践活动。
星火支教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1年来,星火支教团队538名志愿者持续接力,行程79.3万公里,为甘肃、青海、安徽、湖北等地1万余名留守儿童志愿服务15万个小时,向留守儿童捐献物资价值30余万元。
“支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强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星火支教团队发起人刘金龙毕业后回到甘肃,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曾经的受益学生高佩加入星火支教行动;2019届毕业生胡梦思参加3年支教后,选择跨专业考研……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描绘青春模样、涵养家国情怀的故事仍在书写。
志愿服务+科普培训:检验教育成果的公开课
每到傍晚,咸宁市人民广场霓虹闪烁,人潮涌动,一个特殊的摊位引得市民纷纷驻足。原来,湖北科技学院医心科普工作坊指导教师林莉,正带着志愿者们向市民普及“公益急救”知识。
“趣味盎然”的活动现场,下至5岁孩童,上至60余岁老人,纷纷加入到小儿气道异物急救和心肺复苏的学习体验中。
高校志愿服务如何才能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更受学生欢迎?医心科普工作坊志愿服务团队用“地摊急救”“云上科普”“医心小讲堂”“科普进校园”等创意活动作出了回答,“在志愿服务更接地气的同时,把科普培训作为一堂检验师生教学成果的公开课,让大家在志愿服务中持续不断地增长学识,提升自我价值”。
医心科普工作坊的发展是湖北科技学院推进志愿服务与教育教学双向促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校立足学科、学院特色,将发挥专业特色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组建23个不同类别的志愿者小分队,并为每个小分队配备优秀博士、辅导员作为指导老师,以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项目化、品牌化。
“志愿服务是实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有效形式。”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闫英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与课程体系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打造助力青年学生成长的志愿服务“必修课”。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9日03要闻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5/19/content_60965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