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对全党同志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根本上都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总揽工作全局,不只是权宜之计,而且是长期以来指导我们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长期坚持。人文学院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本,对甘棠中学进行了长达七年的爱心助学活动。
在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导下,以我院党总支牵头,团委负责的方式对咸安地区甘棠中学的贫困学生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扶困济学活动。在这长达七年的活动中我院师生踊跃参与,积极捐款捐物,使甘棠中学的贫困学生体会到了重返课堂和继续学业的喜悦,我们也因自己的捐助行为感受到了扶困助学的快乐。
从2003年4月至今我院每年都要对甘棠中学做实地调查,以便我们能更好帮助甘棠中学的孩子们。甘棠中学位于咸安的边远山区,为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约二十亩,拥有三层教学楼一座,教室二十间,土制操场一个,篮球场一个。截止2008年9月,学校共开设教学班十个,师生共计六百七十九人,其中教师三十八人,学生六百四十一人,住校生约七十人,住校生的生活费:男生月平均三十五元,女生月平均三十元。在这些学生当中家庭贫困的约占百分之五十。教师平均工资仅为六百元,有些教师还要利用微薄工资资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
在第一次调查过程中,当我院领导听说还有三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马上就要辍学的消息时,回来立即组织我院广大师生捐款,并将全额捐款送到了甘棠中学贫困学生的手中,使他们重返课堂,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举动,让我院和甘棠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院都组织了此类的爱心助学活动,以组织文艺汇演的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发出号召,进行募捐,并将全院师生献出的“爱心”送达到甘棠中学极度贫困的学生手中,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贫困生作为学校学生中的特殊部分,他们的压力和泪水多于别人。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折服。面对生活,他们更坚强;面对学业,更努力。他们不断拼搏,在生活和求学路上顽强地前进。而学费,使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更累、更难。“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就是造就一个希望;保住所有贫困学生,就是创造一个未来。”这是我院自2003年开始扶困济学活动的口号和宗旨。读书是孩子们的愿望,也是家庭的希望。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院对甘棠中学进行了七年的扶困济学活动,在这七年当中我们一共捐助了二十名特困学生,其中有四名学生受到我院持续捐助。
2003年4月(2002——2003学年度)是我院第一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院资助多名贫困生,使他们重返课堂。
2004年4月(2003——2004学年度)我院资助刘晓春、余丹桂两名学生每人三百元(共计六百元)。其中刘晓春同学于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龙山高中火箭班就读,余丹桂同学考入鄂南高级中学就读。
2005年4月(2004——2005学年度)我院向甘棠中学贫困学生捐助了生活和学习用品,折合人民币约一千元;并向甘棠中学捐助一千元人民币作为学校特困优秀学生助学专用资金。
2006年4月(2005——2006学年度)我院资助汪伏莲、余佳欣两名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三百五十元(共计七百元)。并向甘棠中学捐助一千二百元人民币作为改善教学条件专用资金。余佳欣同学于2006年考入咸宁市高级中学。
2007年4月(2006——2007学年度)我院派出爱心小组前往甘棠中学再次实地了解情况,并将其拍摄成DV。2007年3月17日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阳光明亮温暖,甘棠牵动我心”的义捐晚会,通过DV短片向全院师生详细介绍了甘棠中学的情况,参与晚会的老师、同学及热心人士更加切实地体会到甘棠中学的实际情况后积极捐款。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我院于2007年4月15日载着全院师生及社会各界的“爱心” 和由我院师生精心编排的十多个节目赴甘棠中学举行捐赠仪式,我们共资助吴定兴、汪伏莲、汪瀚、王海、吴勇、汪小莲六名学生每人四百元(共计二千四百元);同时向甘棠小学的三名学生也给予捐助,捐助金额为每人三百元(共计九百元)。
2008年4月(2007——2008学年度)我院的爱心小组前往甘棠中学继续我们爱心之旅,再次资助吴定兴、汪伏莲、汪瀚、王海、吴勇、汪小莲六名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二百元(共计一千二百元),其中汪伏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咸宁高中;同时向甘棠中学给予捐助,捐助金额二千元。
2009年5月(2008——2009学年度)我院师生代表在我院副院长周文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在全校范围内筹集到的2000元现金、价值2800元的书籍、衣物和精心准备的节目奔赴甘棠中学进行“手拉手,心连心”爱心助学活动。我院的助学活动受到甘棠中学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自2003年开始咸宁学院人文学院对甘棠中学现有在校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广泛寻求伙伴,共同关注甘棠中学的贫困学生,在这七年当中我们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其它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在我院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院共募捐资金近万元,生活和学习用品折合人民币三千余元,所捐资金和用品都以不同的形式送到了甘棠贫困学生的手中。在资助甘棠中学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一批批学生,又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但我们的资助计划仍然继续着……我们不断地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撒阳光,帮助那些濒临辍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此次活动中受到资助的学生家长非常感动,感激之情已无法用言语的形式表达,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有的家长激动的问我院领导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做这项活动,我院领导的回答是肯定的:“会的,只要还有咸宁学院,还有我们,还有甘棠中学,还有贫困,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做到底……不但我们要做,我们还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起来做,你们就放心吧!”
我院的这项活动也受到了南鄂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他们肯定的说:“‘人文’,是华夏民族优良传统千百万年来的积淀成果,是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前进动力。人文学院举办的‘阳光传递温暖,甘棠牵动你我’的活动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美德的再现!”
开展这项公益的活动,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之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社会的意识,也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文学院以大学生成才为本,通过此类活动给当代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树立了榜样。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应多注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开展的长达七年的赴甘棠中学爱心助学活动不仅援助了甘棠中学的贫困学生,也让我院的同学在参加此次活动中学到不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不仅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去锻炼,去提升自己。赴甘棠中学爱心助学活动是真正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爱心行动。
世界在我们的身旁,也在他们的身旁。甘棠中学贫困学生牵动着我们的心,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心,愿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献出一份爱心,给他们一双飞翔的翅膀。我们坚信他们会付出全部的力量,去冲破命运的束缚,用那穿破风雨的坚强,迎来生命最温暖的阳光。我们更加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不断地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因为你我的奉献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