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学院领导班子、全体专任教师30余人参与,通过案例警示、经验分享、党课学习与研讨交流,深化师德认知,凝聚育人共识。
以案为鉴明底线,警钟长鸣守初心
分管教学副院长陈明吾作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分享。他结合教育部近年通报的高校教师师德违规典型案例,剖析“学术不端”“教学失范”“言行越界”等问题根源,重点强调思政课教师需以“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杜绝“课堂随意化”“言论自由化”倾向,真正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
精彩导入展风采,同频共振“活起来”
活动设置“开学第一课导入分享”环节,5位来自“概论”“纲要”教研室的教师代表紧扣“开学第一课”的育人契机,以创新设计点亮课堂,其中4位教师巧妙结合“九三阅兵”元素,1位教师聚焦“小红书网络外交”场景,展现思政课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五位教师的导入设计既扎根课程本质,又紧贴时代热点,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吴慧芳老师通过对比中国不同时期阅兵装备,串联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防现代化的奋斗史,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扎根学生心田。陈鹏老师以“阅兵场上的科技密码”为引,结合九三阅兵中自主研发的装备方阵,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解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逻辑,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张万兵老师以阅兵式上的精彩照片为切入点,选取抗战老兵方阵、英模部队旗帜等细节,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贾勇老师则把九三阅兵与九·一八结合起来,分析中国阅兵的和平属性,顺利切入纲要课程。罗晶老师另辟蹊径,以“2025年小红书网络外交”为场景,将网络平台的“碎片化观察”转化为课堂的“系统化思考”,引出“概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以及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专题党课强引领,凝聚共识明方向
原理与德法党支部书记程卫国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题讲专题党课。他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提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好老师的核心标准和高校教师职业禁行“红七条”。指出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机制、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厚植尊师重教文化”等方面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号召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师德融入日常,以“匠心”深耕,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最后,与会教师围绕“教育家精神”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满满。
学院党委书记杨纯新总结指出,全体教师要将师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讲好思政课,用真理光芒照亮学生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