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外国语学院在揽胜楼1621会议室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暨读书会。学院党委书记佘翠华、党委副书记覃建平与19名2025级少数民族新生围绕“共读经典、共话成长、共筑团结”主题深入交流,以“书”为媒搭建跨民族文化交融平台,为青年学子厚植民族团结情怀。
视听融合启智:在影像与隐喻中凝聚共识
活动以《五十六个民族简介》短视频拉开序幕,辅导员卢瑾以“石榴籽的秘密”为喻,结合学院10%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鼓励新生“以心相交、互学互鉴”,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凝聚共同体意识。

理论领航定向:“三个融合”绘就育人蓝图
覃建平在致辞中提出“文化融合、学业融合、实践融合”育人目标。“专业学习与民族文化传承如鸟之双翼,希望你们用外语讲好家乡故事。”覃建平对新生寄语道。

经典共读润心:从书页间汲取团结力量
会前,学院为新生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民族团结”专题)阅读指南。活动现场,来自广西的壮族同学谭洋旭、辽宁的满族同学王诗怡分享了自己结合成长经历的读书体会。

互动实践聚力:我为民族团结做什么
在“我为民族团结做什么”主题座谈中,学生分4组“头脑风暴”形成系列实践方案:例如,“双语故事汇”“节日文化互学”“乡村振兴翻译官”等来自学生的建议将成为学院后续民族工作的实践项目。

总结寄语:以石榴籽精神凝聚合力
佘翠华在总结中提出“三个主动”期望:主动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用外语讲好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主动做集体融入的模范:积极参与“石榴籽宿舍结对”“跨民族学业小组”,在互助中增进感情;主动做使命担当的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专业学习中练就“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硬本领。
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共创+精准帮扶”三维模式,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了成长交流平台,更以外语专业特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学院后续将每月开展“双语经典共读”活动,持续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