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卫兵教授指导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3班、4班和全科医学1班相继开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启迪》读书分享会。3场活动以“思想火炬照青春”为主线,通过学生读书、演讲互评、班级联动的形式,展现青年学子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专业使命的生动实践。
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当17岁的马克思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这束火种已照亮百年后的医学殿堂。”主持人朱佳苗与杜明珠同学分别以马恩经典语录拉开序幕。活动中,10位学子通过“时空对望”“现实映照”“躬身践行”三大板块,构建起伟人精神与当代医学生成长的立体对话。蒋雨彤同学解析马克思22岁主编《莱茵报》的历程时,现场展示的《共产党宣言》手稿影印件引发热烈反响;赵英川则用“高山流水”典故诠释马恩友谊,其“价值观契合是根基,使命共鸣超越时空”的论述赢得阵阵掌声。
专业视角下的精神解码
医学生们立足学科特色,挖掘经典中的实践智慧。柳金霞以“人生漫旅寻光记”为题,将马克思在19世纪欧洲动荡中的坚守与医学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相联结;何晓兵则聚焦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研数据,强调“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辩证统一”。周清漪通过恩格斯“十年商海换真理”的牺牲精神,结合抗疫志愿服务经历,提出“小我融入大我”的当代诠释。
成长方法论的新鲜注脚
分享会创新呈现马恩思想的现实指导价值。王继君以“‘百年顶流’成长指南”幽默解读马克思从“职业迷茫”到确立理想的转型,提炼出“反内耗”“协作学习”等实用技巧;徐子睿则用时间轴展示马克思从“叛逆少年”到“思想巨人”的蜕变,引发对大学规划的深度思考。舒朗同学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为例,论证“批判性协作”对科研团队建设的启示。
方卫兵教授总结指出:“这场活动是学院推进‘经典涵养+专业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开展“读原著读经典”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灯塔,在医学道路上书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