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论坛

【咸宁日报】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作者:刘英 刘侣萍  审稿:  摄影 :  来源:马院  编辑:徐瑶   点击数: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现阶段,立足“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既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要义包括: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育人目标上,要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课程内容上,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在改革方向上,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三性一力”,即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在发展方式上,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以整合优化思政课内部各构成要素为动力实现提质增效。深刻把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精髓要义,并将其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处理好“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的关系

情与理是思政课教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可见,充分发挥“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重要作用,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强调要充分凸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以理服人”就是坚持思政课内容为王,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体现了用彻底的理论阐述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但“讲理”并不意味着搞硬灌输、强融入,还应注重方式方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使德育真正能够抵达学生心灵的重要力量,不触及人的情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德育。“以情感人”则是运用情感的渲染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用情感的力量感召学生,体现了用情感作用实现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性。思政课教学既要讲真理,也要讲真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一方面,要防止用抽象、生硬的方式说理而走向“机械灌输”;另一方面,要避免夸大情的作用而陷入“情感至上”的误区。要坚持“讲理”的根本和“讲情”的感召相结合,不能因过度关注“情”而忽视“理”,弱化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要借助“情”将“理”讲透彻,使“理”因“情”的参与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情”因“理”的指引更具方向性和思想性,在情理交融中强化理性认知和升华情感认同,实现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的统一。

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主角,师生是否身心“在场”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两者的协同互动中蕴含着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深层力量。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实现教师“用心教”与学生“用心悟”的共同在场,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主导性”体现在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要求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学生主体性”则是强调坚持以育人为本,用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具身体验思政课教学,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应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要求,以破解思政课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供给侧质量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成长期待。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心系“育人重任”,在实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功能中担当作为,并通过潜心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增强释疑解惑能力,彰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探索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吸引学生以主体身份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获得价值感、满足感和成功体验感。总之,要使教师教学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启发”,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悟”,促进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场域中,做到沟通对话、有效互动、合作共享,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协同发挥。

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导向”的关系

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能够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思政课无理论指导则浅,无实践导向则空。思政课教学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又要注重实践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一方面,要扎实开展理论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彻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将理论学习融入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领悟、巩固、应用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亲身实践才能积累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挺膺担当,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思政课教学要积极创设实践情境,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一是在思政小课堂上开展案例分析、课题研讨、角色扮演、微电影展示等课内实践活动;二是走进社会大课堂,用好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参观考察、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行走在红色场馆、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真实场景中去亲身触摸和感知思政课的温情,厚植家国情怀;三是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打造“真实”场景,开展“沉浸式”情境教学,让学生以“剧中人”的身份在理论与现实的交互中形成强烈的在场感、沉浸感和高峰体验感,用触及学生心灵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对思想理论的强烈共鸣。当然,实践教学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之后还要有进一步的深度思考和理性反思,实现知、情、意、行的贯通统一,避免出现表面热闹而缺乏育人实效的问题。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