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七点,本季《温情中国》第一讲正式开讲。
开讲之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次主讲教师刘侣萍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强调课程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秉持“温暖你我、情系中国”的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人文关怀,正在朝着思政金课的梦想奋进。
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在我们深处的鄂南大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各时段。作为本季度的第一讲,刘老师结合自己前期深入赤壁市调研红色资源的所见所感来设计和展开。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142烈士墓”被发现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赤壁市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实现“赤心传递”。
“全国有多少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抗美援朝战场远离咸宁,志愿军的烈士墓为何会出现在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全国有多处志愿军烈士墓,但在内地、集中安葬、数量如此之多的,赤壁羊楼洞革命烈士墓是唯一的。羊楼洞因近代青砖茶兴盛而奠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自然环境、坐拥京广线的交通便利、第67预备医院的存在等等因素是促成羊楼洞成为接受志愿军伤病救治、修养,部分医治无效而最终长眠于羊楼洞的主要原因。咸宁共有三处志愿军烈士墓,分别为赤壁142烈士墓、汀泗赤岗村石咀山中南革命军人烈士墓、温泉岔路口革命军人烈士墓。这是革命烈士留给我们的一笔无形精神财富,必须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赤壁市建立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以全市志愿者为主体、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并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家和省级荣誉40余项。
通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讲解,刘老师勉励同学们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只有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会有勇气和决心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师生互动
老师,您好!今年有幸参与了马院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参观了许多红色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了长征途中的纪念馆、博物馆,对我启发很深,让我认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让我们中国民族能够站起来,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先辈们的遗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条件,刻苦学习,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反馈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马宁
作为青马班的学员,我们曾亲自前往这座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群,与他们近距离“对话”,这次“赤壁赤心”课程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个烈士墓的历史。参观时余老先生曾向我们介绍那里志愿军的情况,却省略了自己寻亲路的艰辛,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视频照片展示,向我们呈现了寻亲路的不易,在各方的努力下,为大部分志愿军找到了家。当然对于赤壁羊楼洞的介绍也必不可少,这一远销欧洲大陆的茶道,可谓令人震撼,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将青砖茶远销外国,足以体现了青砖茶迷人的风味。这次理论课的讲授与实地考察的体验相结合,让我们对赤壁文化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邓易名
温情中国第一节课由马院院长刘侣萍老师给我们讲授,她告诉我们这门课的根本在于情怀,其内在含义为温暖你我,情系中国。然后通过一段接送抗美援朝烈士回国的视频来引进赤壁“赤心”这个主题,我从中了解到国内有很多的志愿军烈士墓,但是赤壁羊楼洞凭借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自然环境优良、曾建有预备医院而成为里面较大的一座志愿军烈士墓。在这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帮助142烈士墓寻亲的人——余发海。很多年前,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警官,因为党组织的帮助,他及时的进行了换肾手术,在听说羊楼洞的茶山上有一片墓群后,他多次上山搜寻,终于寻到了这荒凉而沉寂的墓群,他自己买来刷子和漆,一个字一个字地把碑文内容给重新描绘出来,最后上交给党组织。本来这件事在上报相关部门后,他可以选择安心度过自己的余生。但他可能因为自己的警察身份,也可能因为自己忘不了那荒芜多年的一块块墓碑,他们的亲人会不会还在等他们。他自费几万奔波全国,只为了给这些英烈们寻找到他们的亲人,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142烈士墓,不仅帮助他们亲属来到羊楼洞祭奠亲人,也让更多人前来拜祭、吊唁,使142位英烈不再孤寂。另一部分是赤心传递——用好红色资源,我了解到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去传递“赤心”,不仅有志愿者们自愿组织了多次活动,想了很多办法去宣传这些红色资源,“中心”也给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今晚了解到的这些有关红色资源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在温情中国的课堂学到更多知识。
医学部药学院凌庆婕
10月18日晚是这学期温情中国第一次上课,很开心第一节课老师讲的是赤壁“赤心”,前段时间因为自身原因,没能和青马班的其他同学一起前去羊楼洞142烈士墓学习,这次的课程因为刘侣萍老师的讲解弥补了我的遗憾。同时因为这节课,更加吸引我想要去看看埋葬着我国志愿军烈士的地方,去近距离的感受我国的精神财富。羊楼洞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发展条件,给这些志愿军烈士一个优良的安身之地。在倡导全民学习党史的时期,这些故事不断被讲述,余发海老人的守护与执着,参与守护142烈士墓的志愿者们的不断接力,使我们不忘历史先烈,激励新一代不负先辈期望。
医学部五官医学院王继楷
今天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侣萍老师的带领下,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以赤壁“赤心”为主题,带我们了解烈士如何艰辛的魂归故里的故事。2021年9月1日上午,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装殓仪式在仁川举行。看着视频中鲜红的国旗还在烈士们的棺椁上,我不禁为之动容,这是我们的先烈,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为我们中国华夏儿女的未来博出了一片蓝天,向先辈们的精神致敬!从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去瞻仰学习。
资源环境科学工程学院韦丽莹
温情你我,情系中国,听完了刘侣萍教授的课我收获了很多。她给我们讲了142烈士墓形成的原因,讲述了142烈士墓形成的历史变迁等等,让我们了解了赤壁市烈士墓的过去以及未来。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又振奋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似乎已经快遗忘了这个词语。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听着属于烈士们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在战争里有人受伤了,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他们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前进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才不会辜负战友的牺牲。作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用好红色资源讲好赤壁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142志愿军烈士墓,了解更多那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