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在温泉校区教201教室,《温泉中国》第十季迎来第六讲——《数据中的咸宁》。本讲内容由经济与管理学院田涛教授主讲,田涛老师紧扣咸宁发展实际,以详实数据为支撑,深入浅出地剖析咸宁这座城市的经济、工业等多方面状况,为在场同学们带来一堂兼具深度与现实意义的课程,启发湖科学子对城市发展与时代责任的思考。
课堂回顾

第一部分,田涛老师点明地理位置对咸宁经济发展的“基石”作用。咸宁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这种独特区位恰似“十字路口”,带来丰富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凭借地缘优势,咸宁制定“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战略,既守护绿水青山,借生态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特色民宿、温泉疗养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又依托交通枢纽地位,承接产业转移,布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开拓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路径,让同学们看到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智慧,契合当下绿色、创新发展理念。
第二部分,进入咸宁市经济发展状况解读,田涛老师运用图表、数据,与省内典型城市横向比较。在GDP规模、增速曲线、产业结构占比等维度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咸宁与工业强市比,规模虽有差距,但增速潜力可观,在绿色工业转型赛道正奋力追赶,这让同学们认识到区域竞争下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每个城市如同个体,要挖掘优势、厚积薄发。
第三部分,田涛老师就咸宁现阶段工业发展现状进行讲述。在工业发展方面,传统产业如纺织、建材在技改升级后重焕生机,自动化生产线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新兴产业光伏、生物医药从无到有、集群初显,园区建设热火朝天,吸纳就业、贡献税收。
第四部分,田涛老师就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咸宁工业也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展开讲述。产业结构失衡首当其冲,传统产业占比过高,长期粗放式增长使得能耗与环保压力攀升,在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尚未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上下游配套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依赖外部输入,抗市场风险能力脆弱。创新能力短板同样制约发展,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难、用地紧张等困境,限制其扩大生产、更新设备,阻碍成长步伐。
第五部分,田涛老师提出一系列做强做优咸宁工业的对策建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咸宁工业的发展,政府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精准产业规划,助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新兴产业孵化培育;优化营商环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破解融资难题,保障工业用地供给。企业作为主体,需树立创新驱动理念,加大研发投入,深挖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传统产业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等等。
此次授课不只是咸宁经济工业解读,更是对同学们今后融入地方建设、践行时代担当的生动指引。在数据与案例背后,望见城市奋斗身影,明晰自身可为之处,期待未来同学们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程反馈
22护理学 孙琦
咸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拥有四大美誉“桂花之乡”“温泉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今天的课程中,老师以全新的视角带领我们探索数据中的咸宁,通过对咸宁市周边城市的探讨引入主题,激发同学们思考,争相回答。
城市数据,如同城市的脉搏,跳动着城市的活力与发展。以经济视角,通过数据了解咸宁,让我们对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城市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数据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还揭示了城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深层次的矛盾。课堂中讲解到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青马班前期前往咸宁高新区的企业参观学习相衔接贯通,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咸宁工业发展成果,课堂中更加全面深刻的讲解让我们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咸宁,更加展现出咸宁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巨大潜力。相信在未来,咸宁这个美丽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繁荣昌盛,万物欣欣向荣!
22临床药学 尹欣雨
咸宁,这座承载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的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光辉的革命历程,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有着独特的境遇与使命。通过本次课堂学习我更加透彻的学习到了咸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的学习了咸宁的战略目标,让我对咸宁这座城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咸宁地理位置既赋予其独特发展机遇,也带来一定限制。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认识到工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史为鉴,立足当下数据,探索契合市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咸宁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青年当勇挑重担,共铸辉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这座英雄城市在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真正实现“万国咸宁”的美好愿景,为市民创造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
22公管 谭晓琳
今天,在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以经济视角走进咸宁这座位于湖北东南部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无限的发展潜力。从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到鄂南秋收暴动,红色基因深植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也铸就了咸宁坚韧不拔的城市品格。
通过本节课对咸宁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学习,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为深刻且全面的认知,也收获了诸多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感悟。
咸宁独特的地理位置,毗邻湘赣,既具交通枢纽之潜力,又有区域合作之便利,其对咸宁经济发展战略影响深远。咸宁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圈,拓展发展空间。
对比咸宁市域内及鄂东南三市经济状况,差异与特色尽显。在总量位次、增长差异、结构对比等数据背后,是不同城市发展路径的分野。咸宁需借鉴他城之长,补己之短,如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县域经济协同。赤壁与麻城的比较则进一步凸显出产业多元化与特色化的重要性。
审视咸宁工业现状与问题,传统产业升级压力、新兴产业培育挑战等不容忽视。做强做优咸宁工业需精准施策,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融合、优化营商环境等皆为可行之径。
此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区域经济发展需综合考量地理、产业结构、战略规划等要素,唯有精准定位、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方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咸宁的经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却也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而我们作为咸宁的大学生,咸宁也就是我们的第二家园,我们也理应从现在开始,结合专业知识,竭尽所能,回馈咸宁,为咸宁发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