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观礼
因疫情原因,“温情中国”第五季第4讲——《字词观礼:古文字中的传统礼仪》临时改为线上讲座,主讲教师熊毅在崇阳一中的帮助下,克服困难献上了他的线上教学“首秀”,为同学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开启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中观察传统礼仪的另一扇门。
课堂回顾
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开篇,带领大家一道从历史文物、古籍文字中去寻找智慧,以丰富文化滋养、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之初,熊部长便从温情二字出发同大家做了探讨,引入了本期字词观礼的主题。接着熊部长从六个方面——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原则、左卑右尊、坐而论道、打躬作揖、奔走相告、趋吉避凶为大家详细展开了介绍。
熊部长首先从解析“温情”“礼仪”入手,让大家了解了传统礼仪的内容:一是言语的,即礼貌语言(吉言);二是非言语的,指仪式,亦即礼貌的仪容、举止、礼物;三是回避的,即交际中不应该说(讳言)和做的(忌事)。其次从“人、大、仁”等甲骨文字形,总结了传统礼仪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尊敬,基本原则就是——尊人卑己。
通过熊部长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左右双手、身体坐卧、腿脚行走、口耳忌讳的礼仪之道;我们聆听了跪拜、顿首、鞠躬、握手、趋行等行礼之中蕴涵的古礼今仪递嬗演变;我们学习了如何办理会务、乘坐小车、外交宾礼、做东待客等礼仪常识。
整个课堂,熊部长坚持取必有据、言必有由,不曲解、不戏说的原则,为大家奉上了一堂既生动有趣的传统礼仪专题课,又深入浅出的古文字学专题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古文字及考察古代文化时,不要望文生义、以今度古。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侣萍用了“扫盲”二字来形容这充实的一堂课。尽管文字里面的内涵和礼仪在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但依然保持着极大的优越性和特殊的地位。古文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后,已然成为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由此,刘院长谈到文化自信,鼓励大家在文字中去找寻我们没有断流的文化的根,从文字中感受中国的礼仪传承。课程结尾,刘院长与熊部长互致拱手礼,在同学们面前生动演绎了如何将文化传承运用到现实。
课堂互动
①为什么儿子都住在东厢房,女儿都住在西厢房?
在《后天八卦》中正卦在东方,东方长男。日出之阳主升为长男树木。此木可长成参天大树,就能承担国家重任。在我国嫡长子为太子,太子住的地方叫东宫。故宫博物馆中,玉庆宫是皇子住的地方,而公主们住在慈宁宫,是三大殿的西边。北方、东方代表男子。南方、西方代表女子。所以这样的安排是讲求天人合一的。另外女儿是要出嫁的,是客人。客人住西方。儿子是留在家里当主人,东边代表东道主。
②坐卧不安,词典中表示: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准确吗?
这是在用现代的生活方式解释古代的词语。这里的“坐”和“卧”是指坐着和侧着。古代的卧是指侧头趴着卧在脊上。这个词是指不停的坐着侧着交换着姿势来表示内心的不安。所以这个解释不算有错,但是不准确的。跟古代原意是不相符的。
③言字旁与口字旁的区别。
言字旁的字一定与言语相关,而口字旁的则不一定。口字旁的可以是吃和打哈欠等等的。口包括言但言一定不包括口这个动作,结合相关偏旁的字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不会出现偏差。

课后反馈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临床本四班郭苗苗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弟子:不知礼,无以立。也就是说知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素养,不知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通过熊毅部长在《温情中国》讲解的“古文字中的传统礼仪”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熊部长将座次礼仪、坐姿礼仪、鞠躬礼仪等等均为同学们详细阐述,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受益匪浅。日常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这次学习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每个细节开始,维护湖科学生的良好形象,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不知不觉,《温情中国》金牌课第五季已经进行了四讲,每次认真听讲后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教态也大方得体,实在是有大家风范!在此也感谢老师助教们为《温情中国》无私付出,让我们越来越期待后续课程。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临本五班刘倩倩
在上课之前,我就对老师讲的汉字的追根溯源很感兴趣。上完这节课后,我对中国特有文化——汉字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对汉字的研究更加感兴趣,特别是对汉字的组成。从汉字的左右尊卑的角度来分析,让我醍醐灌顶,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真的称得上是"大家",语言通俗易懂,讲解也很耐心。希望还可以听到老师讲的课。也非常感谢温情中国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如此用心,为我们学生真真实实的开了一场有用的选修课,让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
口腔与眼视光医学院20口腔本科班张焱翔
虽然因为疫情的缘故,温情中国第4讲的熊毅部长未能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但是他通过腾讯课堂上网课的方式,向我们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古文字中的传统礼仪。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认为我和大部分同学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这类知识的了解。然而,文字作为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体,其中的内涵是不可估量的。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敬词、位置谦卑、作揖和区分跪拜等有关传统礼仪的知识。他的讲述把我带入到了古代那阶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之中,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今后会抓住每一个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