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赤心”
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要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习近平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课堂回顾
4月6日晚七点,《温情中国》第五季第一讲正式开讲。开讲之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次主讲教师刘侣萍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强调课程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秉持“温暖你我、情系中国”的理念,彰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人文关怀,正朝着思政金课的梦想奋进。
在我们身处的鄂南大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各时段。恰逢清明节刚过,本次课程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视频”为导入,全面讲解咸宁本地的三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的由来、影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142烈士墓”被发现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赤壁市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实现“赤心传递”。
“全国有多少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抗美援朝战场远离咸宁,志愿军的烈士墓为何会出现在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资源如何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如何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全国有多处志愿军烈士墓,但在内地、集中安葬、数量如此之多的,赤壁羊楼洞革命烈士墓是唯一的。羊楼洞因近代青砖茶兴盛而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优良的自然环境、坐拥京广线的交通便利、第67预备医院的存在等等因素是促成羊楼洞成为接受志愿军伤病救治、修养,部分医治无效而最终长眠于羊楼洞的主要原因。咸宁共有三处志愿军烈士墓,分别为赤壁142烈士墓、汀泗赤岗村石咀山中南革命军人烈士墓、温泉岔路口革命军人烈士墓。这是革命烈士留给我们的一笔无形精神财富,必须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众多的志愿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接力做好红色基因传承,让革命文化融入城市文化,让城市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精气神。
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正确认识和辩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课程最后,刘老师勉励同学们珍惜和平、努力奋斗,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远去的先烈。
课堂互动

五上荒原,寻找烈士墓,16年“长征”,为142名烈士魂归故里!余发海老人的故事在刘院长的讲述中声声入耳,催人泪下。同学们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分析了这样一位年迈多病老共产党员的初心。
课堂上,同学们被这种朴素而崇高的情怀所感染,纷纷举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平凡简单的话语描述了余发海不平凡的精神。
课堂反馈
20级 医学部药学院黎蓓蓓
《温情中国》第一节课由马院院长刘侣萍老师给我们讲授,通过一段接送抗美援朝烈士回国的视频来引进赤壁“赤心”这个主题,我从中了解到国内有很多的志愿军烈士墓,而赤壁羊楼洞凭借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自然环境优良、曾建有预备医院而成为内陆较大的一座志愿军烈士墓。随后,刘老师用余发海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142烈士墓的历史变迁。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警官,却得了尿毒症。在党组织和同事的帮助下,他及时进行了手术,痊愈后被安排去调查羊楼洞的茶山上是否有一片墓群。他多次上山搜寻,终于寻到了这片荒凉而沉寂的墓群。他说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感觉是一个加强连在那里,并用自己买来的刷子和漆,一个字一个字地把碑文内容给重新描绘出来,最后上交给相关部门。本来做到这里,余警官的工作就结束了。但是余警官他还自费几万元给这142位烈士寻找亲人,最终在余警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142烈士墓。除了余警官,志愿者们为了更多的人了解142烈士墓和传递“赤心”精神还自愿组织了多次活动,想了很多办法去宣传这些红色资源,而“志愿者服务中心”也给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今晚让我了解了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知识,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在温情中国的课堂学到更多知识。
20级 基础医学院周莹
4月6日晚上,我第一次上《温情中国》的线下课,并十分喜欢。之前就一直听说《温情中国》的课堂非常火爆,无奈于想去听课的学生十分多,这个学期我好不容易才抢到名额,当然更加认真。刘老师从“走进赤壁-寻访142烈士墓”和“赤心传递-用好红色资源”两个方面切入,聚焦赤壁,聚焦咸宁,聚焦红色传承,对于刚过完清明节的同学来说,选材实在是非常用心了。整堂课就仿佛在听故事一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着那些历史,那些应该被人铭记的部分。我看到同学们上课都十分认真,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同共享温情课堂。
20级生物 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 周云麒
4月6日,《温情中国》的第一节课正式开始了,由刘侣萍老师给我们开讲。初见她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位非常干练的女性,干净利落的短发,柔中带刚的气质,给了我非常好的印象。她说:“《温情中国》会是你们幸运的选择,不管你的初心是什么,我有自信最后你们会满载而归”。事实上,第一节课她就把我征服了,我为她所讲的赤壁“赤”心所动容,为余发海老人的故事而动情,为志愿者们的行为而动心,这都是一点一滴的温情遍满中国大地。他们让我感觉到了世间的真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这门课的的确确让我了解了赤壁的文化,我以前不知道羊楼洞的古色古香是多么难得,不知道青砖茶远销海外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更不知道革命时期居然有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被送到此处疗伤,感谢这门课让我了解到142烈士墓为何存在。它使我认知到我现在所处的地方,也曾是一个充满理想与信仰的土地,上面有那么一群人,如此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