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拥有如今的生活条件,都源于先辈们的付出和努力。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最鲜亮的底色,我们延续了红色血脉,更应该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而革命遗址作为革命精神教育、庚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不容忽视。贾勇老师正是从地方红色历史出发,以自身理论知识与参观革命遗址的心得体会为引,为大家讲述了鄂南的红色印记。
课堂回顾
贾老师的讲解分为三部分,分别从鄂南红色资源的概念与概况、鄂南秋收暴动的故事和开发保护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三方面展开。课程之初,贾老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家引入了“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走过历史的长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曾创造并保存了不少物质与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而在鄂南地区,全市曾拥有151处重要革命遗址,每处革命遗址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咸宁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在贾老师的讲解中,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鄂南秋收暴动是怎么发生的?”历史的车轮转到二十世纪,中伙铺劫车揭开了鄂南秋收暴动的序幕。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鄂南秋收暴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率先点燃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烽火,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使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它为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队伍充实了力量。贾老师通过分享在烈士陵园拍的照片以及生动的讲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革命年代。在贾老师的讲述中同学们重温了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了当年紧张而又热烈的革命气氛。贾老师指出,先烈们虽已随着时间远逝,但鄂南存在的革命遗址将永远寄托着人民对先烈的无尽怀念和绵绵哀思。
咸宁红色资源很丰富,但是知名度不高,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时间流逝,关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问题——保护意志不强烈、管理机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到位和内涵挖掘不深入——也逐渐暴露出来。对于这些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贾老师指出,保护、利用和开发好我市现有的革命遗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程结尾,贾老师号召青年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伟大使命。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除了埋头读书更应该学习红色历史、重温精神血脉。最后,老师鼓励大家畅游红色足迹,近距离地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精神血脉。
课堂反馈
20计本二班文宗玲
本次课程是《温情中国》的第六次课,贾勇老师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位于湖北南部的一个低调而又伟大的城市——咸宁,重温这个红色圣地的革命历史,更加深入了解“鄂南红色印记”。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英雄母亲”——黄菊妈。去年十一月份,我有幸作为我院青马班成员参观了黄菊妈及其子女的墓群,守护墓碑的爷爷奶奶当时给我们讲述了黄菊妈将自己的三儿两女相继送到红军队伍,自己也经常护送红军干部战士,协助苏维埃政府做群众思想工作,侦探敌情和传递情报等革命事迹。课堂上,老师又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尘封的故事,这使我感觉自己再一次置身于烈士碑前。回望过去,我们不忘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展望未来,我们传承亘古不变的红色精神。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用生命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继承先烈旗帜,弘扬民族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就是要为家乡的建设、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0计科一班罗紫钊
我觉得这节课老师对于鄂南红色资源的讲解十分详细,而且老师也在课堂中间插入了他独自一人进入博物馆参观,还有傍晚到烈士墓园的新奇体验,让我们在枯燥的知识点之余也有放松的时间,并且穿插了鄂南秋收起义暴动的视频片段,让我们得知鄂南才是打响农民起义的第一枪。总的来说,老师这节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令我受益匪浅。
20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本五陈睿涵
这次《温情中国》的课程可谓是真正触动了我的心。鄂南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意义的地区,在中国各个时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南的秋收暴动打响了全国农民起义第一枪,在强大侵略者的进攻下,中华儿女没有丝毫畏惧,黄菊妈更是将自己的五个孩子奉献给党参加抗战。我不禁想,这位农村女性是该有多大的决心,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呐。贾老师还带领我们步入烈士陵园,看到一座座丰碑,却没有丝毫恐惧之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敬意,因为那是为我们创造现在美好生活的勇者,也曾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期盼未来的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且正在向党靠拢的我将怀一颗更加赤诚的心去拥护党。中国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的热血,时代的交接棒即将传递至我们之手。我们必须继承先烈之衣钵,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