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晚,教三—201,第九季《温情中国》正式开讲。作为本季第一次课,刘侶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课程的特色,强调本课程突出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用身边的事讲天边的事,强调课程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秉持“温暖你我、情系中国”的理念,彰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人文关怀,团队合作,专题彼此相连,旨在打造地方特色思政选修课。
一张课程背景大图带出第一个问题,鸭绿江上有多少座桥?当年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共290万余人,还有各种装备、后勤物资等等,是如何顺利过江、进入朝鲜?事实上,志愿军当年的过江地点不止大家熟知的丹东鸭绿江大桥这一处,而是九座江桥,外加十几座浮桥,这些桥分布在丹东的鸭绿江到吉林的临江长达380公里的江面上,这些桥有些是公路桥、有些是铁路桥、有些是临时搭建的浮桥,有的被炸断、有的依然挺立于江水之上、有的则已只剩木桩,甚至完全不见踪影。
第一部分,重点讲述朝鲜半岛局势对新生的中国生死攸关,必须出征。美国参战使朝鲜问题国际化、台湾问题国际化、更是对中国领土赤裸裸的侵犯。结果证明: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对中国人的重新定义之战,是民族复兴的正义之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新中国是以推迟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解放台湾实现统一大业为代价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详细讲述抗美援朝战役的艰难与全国上下的团结奋战。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是指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五大战役。自此,志愿军成功地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并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最终与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它们各自具有显著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在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各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生产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确保了战争的胜利进行。
第三部分,重点讲述烈士们魂归何处。志愿军在战争中遭遇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英勇和无畏精神让人深感震撼。这些烈士们在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遗骸被精心地安葬在国内的烈士陵园或纪念馆中,以供后人瞻仰和纪念,但绝大多数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在他们牺牲之地。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2014年至2023年,中韩双方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连续10年成功交接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这些遗骸的回归,不仅是对烈士们的最好告慰,也是对历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第四部分重点讲述咸宁共有三处志愿军烈士墓。羊楼洞142烈士墓是咸宁市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墓地的建设与保护、余发海老人19年来为烈士寻亲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羊楼洞青山绿水出好茶,也成就了万里茶道第一茶的美誉。这里环境优美、物质基础好、交通便利、并修建有预备野战医院,这些是能收纳志愿军伤员的显著优势。在咸宁温泉岔路口、汀泗桥赤岗村石咀山还有两处志愿军烈士墓。这些宝贵的红色革命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铭记党史、牢记使命,在时空场景转换中感受和平来之不易,我辈理当珍惜。
总之,崇敬英雄、尊崇烈士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崇尚英雄,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大一的新生,我没有过选课的经历,选择这门课也是巧合。我本以为这是一门非常无聊的选修课,上课前已经把这门课定义为一门可以混混的“水课”,但是在第一节课中,我听的非常入迷,被老师所讲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了解到了很多不曾知道的知识,也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所动容,被余发海同志的坚持所感动。一节课下来,我也打破了自己的错误认知,这并不是一门所谓的“水课”,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一门课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也非常期待下一次课上听听校友们给我们讲讲湖科的故事。
第一次知道抗美援朝,是在历史课本上,当时的我对于这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知之甚少,只记得名字和时间,并将其作为一个考试的考点。但在高中和大学的历史课上,在一部部电影中,我逐渐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既痛恨美帝的险恶,也憎恶苏联的置身事外。我既后怕战争失败将带来的难以承受的后果,又深知这是一场不得不战的战争。我既钦佩志愿军战士的勇气和决心,也心疼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甚至永远留在了战场之上。我有时候会忍不住发问,如果是我,我是否有勇气和他们一样为了国家而战斗,我是否能够在炮灰中坚守阵地。每一次的发问,都使我对他们的钦佩更重一分。如果不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我或许没有机会在教室中学习,没有机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英雄。所以尽管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很复杂,但国家仍然坚持着。战死他乡的英雄们,一定要荣归故土,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都说警察是和平年代的军人。余发海同志坚持为烈士们寻亲,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孤儿,更是因为他作为人民警察身上的责任。他所做的一切,让志愿军战士们得以回到家人身边,也传承了抗美援朝精神。
敢搏强寇群魂破,何惧多钢正气舒。抗美援朝精神永存。志愿军战士们也终将荣归故里,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温情中国,期待着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胡婷婷)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待我回家”是他们出征时的期盼,“代我回家”是英雄牺牲时的无尽遗憾,“带我回家”是祖国和人民从未忘记的约定。今天上课,我了解了余发海为烈士寻亲的故事,更加让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看到课上刘老师放的那段烈士回国的视频,让人为之动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我们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英雄烈士的事迹与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寿亦菲)
起初,我以为这个选修课会像其他同学说的那样——“水课”,但在刘老师开讲后,我发现这节课我是选对了,特别喜欢听这种课程,收获良多。作为中国人,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国家过去的历史,读史明智,鉴往而知来。老师讲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那个时期人民志愿军条件艰苦,战士们不惧艰险的地理条件,毅然决然的上了战场,最终赢下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取得了胜利,更是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极大的提升。抗美援朝虽已结束,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必须永远传承,世代发扬!生逢盛世,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但这盛世是英雄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换来的,作为大学生,我们须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认真的学好每一门课程,在以后的日子里,为社会做贡献。这些英雄,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后人亦不会忘记,死亡不是生命的尽头,遗忘才是,只要后人还记得,一切意义都有的延续。(王可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