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晚,《温情中国》第九季第七讲如约而至。谢玲和邓昭两位老师结合新时代东北发展战略,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为我们解读了东北的前世今生。
01课堂回顾
课程的上半部分由邓昭老师主讲。她从优势地缘、丰富资源、文化多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何以东北”。她首先从“狭义东北,广义东北,历史东北”,三个维度引出东北地区的地域范围,并通过近代日俄等国的入侵让大家了解东北地区不容忽视的地缘优势。然后,她介绍了东北地区“三山两河三平原”所形成的山水环绕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森林、农业、矿产等资源。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从东北饮食、语言、通俗文化、文学作品、精神内核等方面分享了东北的特色文化,并从古代东北地区多民族融合、近代“闯关东”等大型人口迁徙、殖民入侵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全国拓垦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课程的下半部分由谢玲老师主讲。她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东北取得的辉煌成就。上个世纪20年代末哈尔滨已经是亚洲第二国际大都市,他曾经被当做新中国首都的候选城市。建国前,东北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张学良的顾问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当中国人习惯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的时候,东北人已经习惯每天去工厂上班。”建国之后,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阶段,东北承担了“共和国长子”的职责,并掏空家底式地向全国其他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
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移、地缘因素的逆转、人口人才的严重流失等诸多原因,东北经济逐渐衰退。曾经名类前茅的东三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逐渐下降,2022年,黑龙江、吉林分别位于第25、26位。面对不可逆转的颓势,未来的东北何以振兴?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最后以政治生态的优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02课堂反馈
01罗张佳
提到东北,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黑土地、亲切的东北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我的印象中,东北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省,东北有肥沃的黑土地,也被称为“北大仓”。但是学习了这堂课后,我才算是真正认识了了解了东北,东北不仅农业发达,工商业发展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
东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存在感”很强。19世纪20年代,俄国提出“黄俄罗斯”计划,企图将中国长城以北的地区全部变成所谓的“黄俄罗斯”。1858年,中国与俄国签订了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割让了东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发生在东北。它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什么外国如此觊觎东北这片土地,以东北作为侵略中国的起点?我想与东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成长为“共和国的长子”,靠的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扶持,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他自身的资源优势。东北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东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也为他发展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早在1931年,东北的工业总产值就达到了全球的59.3%。而只2003年,全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也不过占全球的57.5%,可见当时东北工业发展是何其辉煌。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中国其他地区还在重点发展农业时,东北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工商业建设。东北积极开展城市建设,设立滨江海关,发展对外贸易。东北也推动交通建设,公路、铁路、航运、航空面面俱到,直到1932年,航空线总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当时甚至有这样一句话,“蒋军足迹遍中华,始知工业聚南满”。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更是成为中国工业的“摇篮”,引领全中国的工业发展。特别是在“三线建设”当中,东北更是向全国输送人才,积极帮扶,“掏空家底”助力全国发展,让鞍钢带动攀枝花,长春一汽带动东风二汽,沈飞带动成飞……出人出力出技术出生产线,不遗余力。
当年的东北是何其辉煌!可如今的东北,却不容乐观。我在课上了解到,由于资源衰退、国家政策转移、地理和地缘因素逆转等因素,东北的经济优势开始衰退,逐渐转为劣势。曾经如此发达的东北地区,变得不温不火,也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国家在意识到东北地区这一发展问题后,出台了政策,积极推动东北振兴。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正式推进实施。国家在东北发展新农业,注入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加强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近年,随着中俄合作如火如荼,东北地区的地理优势更是重新发挥作用,让东北吃到了不小的红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北已经在伟大振兴的路上了,“共和国之子”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重返巅峰,再续辉煌!
02李逸菲
关于“何以东北”部分。邓老师首先向我们明确了东北地区的划分,它不仅包括黑吉辽,还包括蒙东五区,接着向我们娓娓道来东北的发展过程:从军辖区管辖出海口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从长达两年的禁关令到《尼布楚条约》、从黄俄罗斯计划到日本帝国的残酷统治、从东北的回归发展到如今2024年5月16日的中俄会谈,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发展的曲折,同时也折射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与繁荣。邓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东北的“海兰泡惨案”和《珲春东界约》,东北“海兰泡惨案”反映出日本对东北地区人民的残酷行为,《珲春东界约》表现出珲春市人民的无奈,看得见海却不能去。看着老师播放的视频,我们不由得感叹到生命的脆弱和弱国的屈辱,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要为祖国强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人民不再蒙受屈辱,让国家发展强大,让世界和平。随后,邓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东北的多元文化和天然林场。让我们了解到,东北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程,是我们粮食的天然产地,它也是大国重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同时,哈尔滨的出圈大量传播东北文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
关于“何以辉煌”“何以振兴”部分。谢老师拓展了我们对东北的认识,它是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建设和工业建设。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可能并不能感受到这些变化。但是,对于谢老师来说,是非常深刻的印象。她向我们解说了发展迅速的现象和她的感受,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从解放牌汽车到机械生产第一,支援全国第一,从中国工业的摇篮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东北正一步一个脚印稳步的辉煌发展。
当然,东北的发展也面临着衰退的危机,它是由政策的转移,发展路径的依赖,地理和地缘因素的逆转而导致东北的衰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我们相信东北将会迎难而上、持续辉煌、振兴未来。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这堂课的精心准备,让我们对东北这个地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让我们一起秉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望,希望不仅是东北,祖国大地上的各个地区都遍地开花,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共同促进世界和平!
03屈雅雯
东北有过两段时间的辉煌,一是清末到日本战败之前,二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到市场经济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石油、木材、粮食、煤炭、钢铁等更是倾尽所有,因为建国初期的大规模投资,东北被尊称为“共和国长子”。
但1960年之后,东北却逐渐衰落。因为东北常年气温低,运输不便,长时间的资源开采,导致资源枯竭,老工业基地转型困难等导致繁荣不在,人才流失,东北逐渐衰落。
这块黑土地承载着一代代人殷切的期望,它曾经上演了无数气吞山河、金戈铁马的故事,一步步走来,交织着光荣与梦想。相信有朝一日,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