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湖科

【光明日报】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刘超代表:加快构建医养结合体系 提高老龄生活质量

作者:  审稿:  摄影 :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杨晓漾   点击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刘超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寿命延长的趋势下,医养分离模式在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医养结合是养老理念的创新,是一种由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中心、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为老龄人供给集生活护理、疾病诊治、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

刘超介绍,我国长期处于医养分离模式,医疗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分属两个不同的行业,各自独立发展。医养结合近几年刚刚才被提出和试行,尚未形成体系。从供给侧看,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数绝对数量不足,每千人养老床位仅29.1张,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张的水平。

刘超认为,导致医养结合发展乏力的原因很多,如医养结合理念认知不全面和接受度不高,许多制度和资源的供给有待完善,监管和服务的落实有待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等医养结合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为促进医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刘超建议:

第一,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转变观念。首先,政府要积极转变养老理念。以积极老龄化为目标导向,全方位看待老龄问题,在政策制度、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完善和落实好积极老龄规划。其次,要加大对医养机构的宣传引导。落实机构主体责任,明确不同机构医养转型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强对社会的舆论宣传。通过公益广告、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让更多老龄群体走出家庭,提高老龄生活质量。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规章制度。目前医养结合的职能分散在卫健、民政、发改、老龄委等多部门,应打破多部门条块分割现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信息共享。推动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资质、社区养老与医养结合的融合,不同医养结合类型提供服务的内容、质量标准、供给方式、费用支付、运营监管等进行规定,使医养结合有法可依,操作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增加政府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基础设施建设、机构运营管理,是医养结合服务资金消耗的主要方面。作为准公共产品,医养结合资金来源,应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此外,应完善医养保险配套制度。将长期护理纳入社会保障,建立由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共同负担保险费用的体制机制。鼓励市场力量发展护理商业保险。

第四,培养医养人才专业队伍。鼓励高校增设与医养护理相关的专业,鼓励高校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到医养等养老机构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医养队伍准入培训机制,加大对养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推进非专业老年康复护理人才转型培训和考核;政府牵头建立志愿者平台;提高医养人才社会地位和薪酬。多渠道、多途径形成一支由护理员、医养专业人士、全科医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张锐)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receiveguangmingribao1629687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