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景赏湖科
不负美好读书时
湖科,青春的起点
2024年4月16日晚,《温情中国》第九季第三讲如约而至。本期由夏康全、魏自豫两位校友共同为同学们主讲湖科校园的风物以及师魂。
01
课堂回顾
校园建筑物、道路及景观的命名,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对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构筑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夏康全从“战斗柔情总相和”“楼园路名寓意深”“腹有诗书气自华”“野蛮体魄颜值高”“碧树虬枝动诗情”“湖科石头会歌吟”六个方面让同学们懂得了湖科不仅是“战斗的学校”也是“柔情的学校”更是“培凰育凤的学校”,并深深感受到了学校对大家的殷殷嘱托和热切期盼。正如韩温甫老校长所言:培养医生,需要倾注全部的爱,今天你爱学生,明天学生就会爱他的病人,爱是可以传递的,同样大学的精神也是一代代传承的。
师魂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涵盖教师的人格风范、道德境界和职业操守等方面。师魂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无限忠诚、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及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魏自豫从“艰苦奋斗铸师魂”“忠诚教育铸师魂”“积极进取铸师魂”“严谨治学铸师魂”“追求卓越铸师魂”五个方面为同学们呈现了湖科历代教师丹心育桃李,热血铸师魂的事迹。一个个鲜活的教师事例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点燃着每一个学子心灵追求卓越、克难奋进的理想之光。
母校对于同学们而言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塑造大家个人价值观、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积累人生经验的重要起点。通过对学校校史的学习和在母校的熏陶下,同学们将不断成长和进步,为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两位老师最后勉励同学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为,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学们的青春必将在社会各个岗位的历练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02课堂反馈
罗张佳
终于迎来“校友讲校史”的第三讲,课前大家都摩拳擦掌,翘首以盼。第三讲分为上篇“风景这边独好”以及下篇“丹心育桃李,热血铸师魂”,分别由夏康全老师和魏自豫老师讲授。
在上堂课结尾,刘老师就预告了这一讲会讲到“湖科建筑”。对于在校生的我,整天对校园的楼园建筑抬头不见低头见,倒是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名字到底有何寓意。夏康全老师是一位寓教于乐的老师,很重视课堂互动与学生兴趣。他用一种轻快活泼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当了一回“湖科导游”。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图书馆、揽胜楼、揽月楼、温甫路、星桥路、杏园、桂园和月升亭等楼园建筑和道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夏老师经常向我们抛出问题,他问:“你们觉得我们的图书馆像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桶”“柱子”……最后,老师说出答案:“其实是转经筒。”老师又说:“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这个答案着实让人意外,不过也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当初设计学校图书馆时用了这么有底蕴的巧思。
上篇结束,片刻都不耽搁,魏自豫老师大步上台,开启下篇“丹心育桃李,热血铸师魂”的讲解。我本人是很爱听老师讲授过去的故事的,感觉听着前辈们的生平事迹,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自己也想跟着他们一步一步把学校建设和发展起来。前辈们熠熠生辉的精神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作为后辈的我们。
上节课,阮建华老师已经给我们介绍了魏星桥老校长,魏自豫老师这节课也提到了老先生,所以我想谈谈另一位“建校先驱”韩温甫书记。1965年,毛泽东主席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11月,湖北医学院积极响应,由当时学校党委副书记韩温甫带队参与建校。咸宁地处山地丘陵地区,行车不便,韩书记便“只坐吉普车”,为校区选址四处奔波。他甚至带头劳动建校,经费不足,就发动老师同学一起建设学校。他生命的最后五年,没有一刻不在为学校建设呕心沥血。即使是文革爆发被迫入狱,在狱中他也坚贞不屈,始终挂念党的指示,既不“坦白”也不“揭发”。如果不是韩书记当时毅然决然带队下乡建设医学院,也就没有现在的湖科了。所以我想,把韩书记称作“建校先驱”是毫不为过的。
前辈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榜样,让我们不断汲取力量;前辈的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追求。无论是这两讲四位老校友,还是在课堂中提到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影响一代又一代湖科青年学子。我们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湖科的未来将由我们创造!
张晓萱
我有幸聆听了夏康全和魏自豫两位老校友的精彩讲解,他们深情地为我们讲述了湖北科技学院建筑的故事以及学者们的传奇经历。听完他们的讲述,我深受触动,感触良多。首先,我被湖北科技学院建筑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夏康全副院长带我们云游湖科,详细介绍了学院建筑的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学校的主大门到图书馆,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这些建筑不仅是学院历史的见证,更是学子们求学路上的精神寄托。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青春、梦想和奋斗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然后,魏自豫书记为我们讲述了湖北科技学院学者们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学者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高黄果
在聆听了夏康全和魏自豫两位老师关于湖科建筑和学者们的精彩讲述后,我深受启发,心中涌动着许多感悟。
建筑不仅仅是一砖一瓦的堆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夏康全先生所讲述的湖科建筑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建筑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们如同一位位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启迪着未来的思考。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后人,我们不仅要欣赏建筑的美学价值,更要尊重和保护这些历史的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下去。
而学者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学术的尊严。魏自豫先生分享的学者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用知识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这些学者的故事激励我,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两位老师的讲述也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意义。丹心育桃李,热血筑师魂,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赞美,也是对教育事业的期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感谢那些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努力的教师们。
罗晶晶
校园雄踞凤凰山,楼宇青林掩映间。听了夏康全、魏自豫两位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湖科这么多山水楼亭都有自己的名字。
搬到温泉校区也快一个学期了,每天上课基本都是在教一和实训楼(揽胜楼),平时都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跑,上课的路上偶尔会路过一些小石板路,它们通向哪里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走过。今年寒假结束来学校的时候,当时湖北正在经历冻雨天气,我来学校的那天通知上网课,但当时我已经来学校了,宿舍只有我一个人,原西区菜鸟驿站也被压塌了,所有寄来学校的快递被转存在北门附近的驿站。我和同样早到学校的一位同学约好一起去拿快递,第一次走过宿舍楼后面的那座山。当时雪还没完全融化,路不是特别好走,所以印象很深刻。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它叫凤凰山。凤凰山上有座亭子,叫做日升亭,寓意为“日升月恒,昭昭之宇”,代表太阳和月亮达成平衡,为莘莘学子照亮光明的未来。更希望同学们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蒸蒸日上!我第一次路过就给日升亭拍了图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不是因为“温情中国”这个课程,可能我也不会知道之前只是因为觉得好看拍的一个八角亭拥有这样的蕴意。
老师讲到,教学楼、图书馆、揽月湖可概称琴(情)筒(同)碧波(湖水),柔情似水。非柔情无以有爱,有柔情、有爱,方能成大师、大医,湖科的每一处命名都寓意深刻。